4月20日,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退休干部、中共黨員黃令儀同志因病去世的消息傳開,引發了無數人深切悼念。這位被稱為“中國芯片之母”的老人,書寫了86年的傳奇人生。
生于局勢動蕩的戰爭年代,長在新中國紅旗下。黃令儀是我國首個半導體實驗室的創建者,先后參與了我國首臺自行研制的空間計算機、757千萬次大型機的研制工作,更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枚CPU芯片“龍芯”的領軍人物。2020年,中國計算機學會授予黃令儀“2019年CCF夏培肅獎”,以表彰這位杰出的女性為中國計算機事業所作出的貢獻。
激情燃燒的歲月
4月20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一顆心臟停止了跳動。
這顆心臟屬于黃令儀。在過去的86年里,它曾無數次狂跳:因躲避日軍飛機后而萬分慶幸,目睹同胞在戰亂中被炸死而悲傷憤怒,看到芯片“滿目琳瑯非國貨”時的失望,每天做科研14小時后極度疲憊,還有因為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枚CPU芯片時的雀躍狂喜……而現在,它和它的主人終于可以放心地休息了。
活到老、學到老、干到老。黃令儀將這幾個字詮釋得淋漓盡致。年逾八旬,卻依舊每天拖著鼠標,在屏幕上查電路、查版圖,甚至在82歲高齡攻克技術壁壘,成功研發出龍芯3號,讓我國徹底擺脫“洋心臟”的制約。大家不禁追問,黃令儀這股用之不竭的力量與熱情,究竟從何而來?
故事要從1936年說起。是年12月,一個女嬰在南寧小樂園醫院(今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呱呱墜地,這便是黃令儀。黃令儀原名廖文蒂,家中有九個兄弟姊妹,她排行第三。其父廖葛民是桂林市全州縣兩河鎮魯水村人,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生物系,是廣西博物館的創始人、第一任館長;母親高亞丹畢業于北京大學化學系,是廣西化學纖維所的元老。
黃令儀的幼年記憶與戰火和逃難緊密相連??箲鸨l后,她跟著父母輾轉桂林、平樂等地。在一次目睹日軍飛機炸死一個五歲孩子后,她悲憤交加,含著淚在心中默默發誓,一定要好好讀書,有朝一日能夠報效祖國。
1949年,黃令儀考上了漢民中學(現桂林市第一中學)。從小品學兼優的她,尤其鐘愛數理化。黃令儀打心眼里認為,數理化、科技、工業能夠改寫國家和同胞之命運。1954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
上世紀50年代,毛主席、周總理為了發展我國的科學事業,制定了“四項緊急措施”,其中有一條就是加速半導體學科的發展。清華大學半導體專業應運而生。1958年,剛畢業的黃令儀被學校派去進修,從此開啟了為中國科技崛起而奮斗的一生。
半導體、集成電路、芯片,外行人可能分不清三者有什么聯系。用一個很淺顯的比喻解釋就是,如果半導體是制造紙張的纖維,集成電路就是一沓紙,芯片就是書本。它們并不是從屬關系,而是互相交集。黃令儀最初從事的就是半導體的研究。在學成歸來后,黃令儀在華中工學院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半導體實驗室。一切從零開始,白手起家,她帶領團隊研制出了半導體二極管。本想著繼續大干一番,三年困難時期到了,糧食緊張,資金短缺,黃令儀的半導體實驗室被迫關閉,她也被分配到了中科院計算所二室101組。盡管新實驗室四壁空空,黃令儀還是一個猛子扎進了研究的海洋。她的任務,就是研制平面二極管、外延小功率開關三極管。
1964年8月,黃令儀得知自己要參加我國首臺空間計算機(也稱“156”組件計算機)的研發后,熱血沸騰,心中既高興又緊張。她所負責的是外延中功率開關三極管的研發,這個任務的難度在當時是很大的。美國的計算機發展得較早,并且對各國采取了技術壟斷。在沒有經驗、也沒有技術的情況下,黃令儀團隊初期做出來的產品總是被低壓擊穿。為了攻克技術壁壘,黃令儀和她的團隊分為了正副組,組員隨叫隨到,組長12小時一輪換,一天要干上13到14個小時。但大家都不覺得辛苦。多年后,黃令儀回憶那段時光,感慨地說那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在不知道失敗多少次后,中功率管終于研發成功了。到1966年8月,我國首臺空間計算機成功面世??恐@臺計算機,我國將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了天,成為了世界上第五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衛星的國家。隨后,黃令儀還參與了757千萬次大型機的相關研發,757千萬次機榮獲國家科學進步一等獎。
直到2007年,黃令儀才第一次看到“156”組件計算機的照片,心情登時激動了起來。她認真地、一字一句地讀著旁邊的圖片說明:“1966年國慶,向國家報喜,得到周總理表揚”。讀完,她早已熱淚盈眶。
為祖國鑄劍磨芯
1987年,黃令儀所在的研究室再度因為經費緊張而被撤銷。黃令儀也隨后進入了初創的中科院微電子中心,開始CAD的研究。那時候的她已經年過半百,“閱讀門列陣的描述語言,就像讀天書一樣”。憑借著一股子韌勁,黃令儀硬是一字一句把書本“啃”了下來,還成功地利用所學到的知識設計出了一款控制洗衣機的芯片。為了設計出這款芯片,黃令儀嘔心瀝血,經常在實驗室待到后半夜翻鐵門回家。正當單位想要批量生產芯片走市場的時候,大家卻發現,日本這樣的芯片只賣4元一片。
更刺激黃令儀的是1989年11月的一場國際芯片展覽會。一周時間,黃令儀轉了上萬個攤位,都沒看到一個國內的展商?!傲宅槤M目非國貨,淚水漣漣”,黃令儀大受刺激,當即發誓要設計一塊高水平的芯片參展,一雪恥辱。
胸膛中有這股氣,黃令儀干勁十足。各種集成電路的設計方法,她都琢磨得透透的。終于,在2000年,黃令儀受邀代表我國第一次參加了國際發明專利博覽會,由她設計的芯片還奪得了博覽會的銀獎。黃令儀欣喜不已,但旋即又陷入了沉思:芯片設計出來了,如果不應用,束之高閣,那有什么用?
沒過多久,黃令儀接到一通電話,中科院計算所想要邀請她做CPU物理設計,但經費只有區區100萬元,根本不夠軟件費、投片費、人工費、返工費。尋思良久,黃令儀實在無法放棄心中為國鑄劍磨芯的理想,咬牙答應了下來。這時候的黃令儀,已經66歲了。
如山一般的資料、日新月異的科技、緊迫的時間、繁重的任務,沒有讓黃令儀退縮。她和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龍芯CPU首席科學家胡偉武一道帶領年輕人夜以繼日地反復實驗、反復設計,“到最后,在場的人一個個疲勞得面色蒼白,只有眼睛里充滿紅血絲,但依然精神抖擻繼續戰斗”。黃令儀心中涌上一種悲壯感:“這不就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嗎?”
黃令儀常常對身邊的人說,現代化沒有芯片寸步難行。美國對“宇航級”的芯片都是攥得緊緊的。中國必須通過“首腦級”的外交,才能買到一些。我國每年向美國進口芯片超過1.5萬億元?!敖^不能讓別人卡住脖子!”在無數次失敗和從頭開始后,龍芯1C、1B,龍芯2B、2C成功研制出來了。尤其是在龍芯2號應用在北斗衛星上后,美國方面十分震驚,這意味著他們再也無法靠著芯片阻擋中國發展的步伐了。
全身心的投入,代價是滿頭白發和透支的身體。曾經一表人才的胡偉武不到10年已滿頭白發,更別提黃令儀了。身心俱疲的她曾經申請退休,但架不住內心的“芯片夢”,毅然再度回到研發一線。誰也沒想到,這一干,又是14個年頭。2018年,在黃令儀82歲高齡之際,龍芯3號研制并下線應用在了國防、交通、民生等各個領域。至此,我國徹底擺脫了“洋心臟”。中國高鐵復興號實現百分百國產化,殲20相控陣雷達和北斗都裝上了中國芯,每年為國家省下至少2萬億元。美國靠著芯片卡中國脖子的歲月,徹徹底底成為了歷史。
黃令儀的妹妹廖榮蒂對記者講述了兩個小細節。在研發龍芯的這16年里,黃令儀的身體急速衰老,到后期甚至聽也聽不太清楚了。2013年,廖榮蒂到北京中關村黃令儀的家中去,看到三姐仍舊廢寢忘食地搞科研,身體比之前差了很多,便勸她回桂林休養。沒想到黃令儀拒絕得很干脆:“我是國家的人,回不去啦?!绷螛s蒂看姐姐早出晚歸,經常是很晚了才回到家,自己煮點餃子吃,又勸她加強營養,多吃一點。這回沒等黃令儀開口,其愛人略帶點“告狀”的語氣說:“她天天如此?!?/span>
“芯片,不能有半點誤差,需要高度專注、全身心投入。一個微小的失誤,國家就會遭受巨大的損失。所以這么多年,姐姐是完全沒有自己,將畢生心血和精力都獻給了芯片事業?!绷螛s蒂感慨地說。
“夏培肅獎”是中國計算機學會設立的獎項,旨在表彰那些為我國計算機事業作出杰出貢獻的女性科技工作者。2020年,中國計算機學會將此殊榮鄭重地授予黃令儀,“感謝她把大家領進了微電子設計的大門”。
不帶半根草去
黃令儀的親屬,在接受采訪時都說了同一句話:“她是一位不求名、不求利、很有家國情懷的人?!?/span>
廖榮蒂和黃令儀從小到大來往都很密切。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剛成立,從國家到人民,都是勒緊褲腰帶搞發展、過日子。在剛到華中工學院的時候,黃令儀捉襟見肘,連一件棉衣、一條棉被都沒有。武漢冬天非常冷,實在沒辦法忍受了,她便寫了兩封信給廖榮蒂,希望妹妹能給自己寄棉衣和棉被過來。正巧在重慶的大姐前些時間怕廖榮蒂沒有棉衣過冬,給寄了一件半新不舊的棉衣來。棉衣、棉被還沒捂暖,廖榮蒂便趕緊給黃令儀寄了過去。
1966年,黃令儀的母親高亞丹到北京去探望女兒,回到家談起黃令儀心痛得連連搖頭:“真沒想到啊,令儀生活條件是這樣差。四個腳的板凳,有一個腳是壞的,坐上去得小小心心的怕摔下來!”
上世紀90年代,黃令儀分到了中關村一套小小的房子,這一住就是30多年,一直到現在。屋子里很簡樸,沒有高檔的家具。黃令儀的臥室10平米不到,就連床都還是當年愛人親手做的。
吃,不挑,穿,不挑,住,不挑。以至于外人根本無法將這個穿著碎花褲的老太太和高精尖的芯片聯系在一起。有人勸黃令儀安享晚年算了,黃令儀脫口而出“我們的世界觀不同”;有人笑話黃令儀“傻”,她卻說自己早已經做好了將自己的一切獻給祖國的準備。
2017年,弟弟廖基熙在整理一些照片的時候,看到照片上年輕的姐姐,不禁十分感慨。他給黃令儀發了一條信息:“距上次北京一見,又過十年。(你)已經白發蒼蒼了,我心中有點難過,畢竟割不斷的親姐弟情?!秉S令儀回復說:“我已經81歲了。白發是自然規律啊……我認為如今我們應該想的是夕陽無限好!我正在籌劃人生第三個激情燃燒的歲月應當如何度過,是寫一生的回憶?還是確定一個目標去爭取實現……”
黃令儀也深愛著那片孕育她的土地。姊妹之間講話,她都用桂林話。有一次出差路過桂林,黃令儀專門叫上廖榮蒂,去母校第一中學看看?!八敃r還特地進去坐到了第一排,正對著黑板,興奮得像個孩子。又在操場跑了好幾圈,她對母校、家鄉都有著強烈的情懷?!绷螛s蒂說。
一個純粹的人,一個甘于奉獻的人。黃令儀去世的消息傳來,魯水村的鄉親父老被她的精神深深感動,自發地籌劃著要給她塑像立碑,激勵村里的后生以黃令儀為榜樣,愛國、報國、奉獻、敬業。
“雖富貴不易其心,雖貧賤不移其志。以通今學古為高,以救時行道為賢?!卑倌昵?,黃令儀的祖父廖藻立下了家訓。黃令儀牢記祖父的教誨,以柔弱的身軀和滿腔的熱情,踐行了自己當初“匍匐在地,擦凈祖國身上的恥辱”的誓言。
當一顆心停止跳動,作為個體的生命就走到了盡頭;當一枚芯片誕生,國家和民族就有了無限希望。
來源丨桂林日報(記者韋莎妮娜)